药局首页 · 禅医博文 · 禅医
东林志隆与少林药局 2010年3月9日

 内容提要:金末元初禅宗祖庭少林寺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少林寺众高僧如东林志隆、雪庭福裕等在其师万松行秀以及耶律楚材的支持下,劝阻蒙古军队少杀,以救天下为己任。与之相对应,东林志隆住持少林寺时,在寺内创建药局,救死扶伤。
    关键词:东林志隆 少林药局 万松行秀 耶律楚材 曹洞宗
    2008年5月12日,四川省汶川发生八级大地震,全国人民抗震救灾。医务工作者对挽救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做出重大贡献,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,他们是来自著名的千年巨刹少林寺药局的十名药僧。
    少林寺有药局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,始建于1220年(或说1217年),创建者是当时少林寺住持东林志隆。元好问有《少林药局记》一文,记载了少林寺建造药局的始末。据元好问《少林药局记》可知,兴定末年,有大施主寇彦温等百家大户施财、施黄金等等,愿作百年之斋。住持志隆效仿青州希弁和尚的做法,在少林寺设立“药局”一所。此药局创建于兴定四年(1220年)。《遺山集》卷三十五《少林药局记》:“少林英禅师为余言:‘昔青州辨公,初开堂仰山,自山下十五里负米以给大众。其后,得知医者新公,度为僧,俾主药局。仍不许出子钱致赢余,恐以利心而妨道业。新殁,继以其子能。二十年间,斋厨仰给而病者亦安之。故百年以来,诸禅刹之有药局,自青州始。兴定末,东林隆住少林,檀施有以白金为百年斋者,自寇彦温而下百家。图为悠久计,乃复用青州故事,取世所必用、疗疾之功博者百余方,以为药,使病者自择焉。僧德僧浃,靖深而周密,又廉于财,众请主之。故少林之有药局,自东林隆始。局事之备,迨予三年矣。子幸以文记之。’予以为医,难事也。自岐黄、卢扁之书而下,其说絫数千万言,皆典雅渊奥,本于大道之说,究乎死生之际。”由于金元之际的战乱,大量人民流离失所,少林寺药局对救死扶伤起到重要作用。东林隆,即东林志隆,时为少林寺住持。志隆仿效青州辨公在仰山的创制,以檀越的施舍建立了少林药局,为周围的百姓提供常用成药。历时三年,至性英时“局事已备”,性英请元好问撰文纪事,目的显然主要是表彰志隆的功德。1218年,二十九岁的元好问为躲避战乱移居嵩山下,“是年由三乡移居登封”,与少林寺关系密切。元好问《暠和尚颂序》:“余在南都,侍闲闲赵公、屏山李先生燕谈,每及青州以来诸禅老,皆谓万松老人号称辨材无碍,当世无能当之者。承平时已有染衣学士之目,故凡出其门者,望而之其为名父之子。虽东林隆高出十百辈,而暠于是中犹为上首。”元好问出入少林寺,与两任少林寺住持东林志隆、木庵性英熟悉。作有《少林》、《雪中自洛阳还嵩山》、《太室同希颜赋》、《少林雨中》、《望嵩少二首》、《怀州子城晚望少室》、《少室南原》、《送登封张令西上》等诗,以及《少林药局记》、《木庵诗集序》、《登封令薛侯去思颂》等文。
    志隆号东林,称东林志隆、东林隆公,金末曹洞宗名僧。志隆出家后曾参曹洞宗师万松行秀为师,为其重要门徒。金兴定、元光间时出任少林寺住持。约在1220年前后东林志隆做了少林寺住持。关于东林志隆住持少林寺的时间没有明确记载,但是可以推定在1220年前后。由于教亨于1218-1219住持少林寺,其后还有宏相(1161~1224年)为少林寺住持,所以东林志隆住持少林寺的时间不应早于1220年。《少林药局记》说:“兴定末,东林隆住少林,檀施有以白金为百年斋者,自寇彦温而下百家。图为悠久计,乃复用青州故事,取世所必用、疗疾之功博者百余方,以为药,使病者自择焉。僧德僧浃,靖深而周密,又廉于财,众请主之。故少林之有药局,自东林隆始。”金兴定年号是1217年至1222年间,更可以说明药局创建于1220年后,而不可能是有人认为的1217年。李纯甫《重修面壁庵记》中可知,在金兴定四年(1220年)初祖庵又搞了一次大修,主持者就是少林禅寺住持东林志隆禅师。此外,刻石于兴定六年(1222年)的《重修面壁庵记》碑末署曰:“都劝缘、少林禅寺住持、传法嗣祖沙门志隆”,他还为重修面壁庵施银五十两。由此可见在1220至1222年之间志隆应该在少林寺。《重修面壁庵记》中更有“今因少林主人隆公命其侍者海净问讯屏山,……,时大金兴定四年中元之前一日也”一句,正可以确凿说明志隆1220年在少林寺作住持。金兴定五年(1221),少林寺立碑《二祖大师像》,有赞文:“五乳峰前,断臂立雪,求法安心,法无可说。觅心不得,狂机顿灭。结草石城,凡圣路绝。邺都城里恣调心,万载嘉声播不辙。”标明“少林住持嗣祖比丘志隆谨赞”,可以说明志隆此时确在少林寺。
    东林志隆兴定末年在少林寺设立“药局”外,贞祐三年(1215年)为西京灵源院著名长老衍公建塔;金兴定四年(1220年),与居士王知非等募资历时两年,重修了面壁庵(初祖庵)和雪亭西舍;兴定时又立《二祖大师像》等碑于少林寺。志隆重修了达摩“面壁之庵”和“雪庭西舍”,并立碑,为此李纯甫写了《重修面壁庵记》及《新修雪庭西舍记》,其中《重修面壁庵记》由志隆立石,碑末著明乃“化缘居士王知非、都劝缘少林禅寺住持传法嗣祖沙门志隆立石”,还有“住持少林志隆施银五十两”。碑由诗僧木庵性英书写。《新修雪庭西舍记》碑末著明“劝缘住持传法嗣祖沙门志隆立石”。时间都是金兴定六年(1222)二月。
东林志隆是当时著名禅师万松行秀的弟子,他和著名的政治家耶律楚材同门共参于万松。耶律楚材在《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》中说:“(万松)师平时法语偈颂,皆隆公所收。今不复得其稿”。此处隆公结合起来看就是东林志隆。大约在1214年至1217年,他与耶律楚材先后投万松为师。耶律楚材认为志隆比其它弟子“高出十百倍”。耶律楚材的《湛然居士集》中,有《寄东林》、《寄东林同参》等诗。卷十一:《寄东林》:“屡承东林问参赐书,未遑裁答,乱道鄙语,以待手讷云:同参万里寄书来,盥手缄封手自开。没骨舌头我难说,无根树子若能栽。金手段平翻海,任老钓竿不钓能。何日万松轩侧畔,笑谈抵掌一开怀。”《湛然居士集》卷十四有《寄东林》:“东林已秀两三枝,覆荫人天正此时。贪向龙宫翻贝叶,恼人不寄玉泉诗。”《寄东林同参》:“东林屡有寄来诗,忙里何尝报一辞。岂是玉泉生吝惜,言无嗞味不宜时。”还有一首诗称颂他:“隆老成龙过禹门”。《寄倪公首座》:“亨监逃海淹□瓮,隆老成龙过禹门。独有倪公尚痴坐,几时承继万松轩。”东林大概1236年前后还在世,耶律楚材《寄东林同参》诗大致作于这一时期。耶律楚材(1190-1244)参万松,为万松著名俗家弟子。这在历史著作、佛教灯录以及耶律楚材本人的文集中记载甚为明确。耶律楚材的释名“从源”,他本人在《寄万松老人书》中自称“嗣法弟子‘从源’,顿首再拜师父丈室”。耶律楚材著《西游录》也自称“湛然居士从源”。万松作《领中书省湛然居士文集序》(太宗六年十一月),其中有“湛然居士年二十有七,受显诀于万松。其法忘死生,外身世,毁誉不能动,哀乐不能入。湛然大会其心,精究入神,尽弃宿学,冒寒暑、无书夜者三年,尽得其道。万松面授衣颂,目之为湛然居士从源。自古宗师,印证公侯,明白四知,无若此者。湛然从是自称‘嗣法弟子从源’。自古公侯,承禀宗师,明白四知,亦无若此者。……世谓佛法可以治心,不可以治国,证之以湛然正心修身、家肥国治之明效,吾门显诀,何愧于《大学》之篇哉!湛然尝以此诀忠告心友,时无识者,慨然曰:“‘唯屏山、闲闲可照吾心耳。’”万松在文中提到“屏山、闲闲”,是万松另两位有名的俗家弟子李纯甫、赵秉文。耶律楚材《湛然居士文集》卷九《戏陈秀玉》中说:“仆未参万松时,秀玉(陈时可字)盛称老师之德业,尔后少得受用,皆清溪(陈时可号)导引之力也。”耶律楚材《湛然居士集》中多有关于其师万松的记载,如《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》、《万松老人真赞》、《万松老人琴谱诗》、《蒲华城梦万松老人》等。耶律楚材有《弹琴逾时作解嘲以呈万松老师》:“一曲悲风历指寒,昔年曾奉万松轩。本嫌浮脆删吟抑,为爱轩昂变撞敦。髙趣酿成真有味,烦襟洗尽了无痕。禅人若道声尘妄,孤负观音正法门。”耶律楚材秉承万松行秀禅宗思想,后来应征为在成吉思汗身边,对蒙元建国等多有贡献,特别是制止蒙古军队杀戮方面,起到了别人不可代替的作用。《元史》卷一四六、《耶律楚材传》:“旧制,凡攻城邑,敌以矢石相加者,即为拒命,既克,必杀之。汴梁将下,大将速不台遣使来言:‘金人抗拒持久,师多死伤,城下之日,宜屠之。’”楚材驰入奏曰:“将士暴露数十年,所欲者土地人民耳。得地无民,将焉用之!”帝犹豫未决,楚材曰:‘奇巧之工,厚藏之家,皆萃于此,若尽杀之,将无所获。’帝然之,诏罪止完颜氏,余皆勿问。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。”其间,万松在少林寺的弟子们参与制止杀戮。
    东林志隆与赵秉文相识。《嵩山志》卷二十记载有诗《送月上人谒少林隆老》,内容是:“只臂伽黎不作难,将心到处遣人安。瓶离汴水秋风冷,锡入嵩峰夜月寒。箧里赠诗更雨晒,囊中施钵对风餐。心知拟就东林宿,已向林梢荐剎竿。”诗作者为释廖一。碑今存少林寺内。著名文学家、当时文坛领袖赵秉文文集中也收有此诗,故可能此诗作者是赵秉文(1159-1232)。赵秉文,金朝文学家、理学家。字周巨,号“闲闲老人”,与李纯甫同时,赵秉文喜好佛老,可能是万松的又一俗家弟子。《秋涧集》卷四十二《雪庭裕公和尚语录序》:“雪庭初参万松秀公,万松得法雪岩上人,纵横理窟,深入佛海。至于游戏翰墨,与闲闲、屏山二居士互相赞叹,为方外师友。”赵秉文奉佛唯谨,时与朝士谈论,又与释士过从,为方外师友。《归潜志》卷九:“(屏山)兴定间再入翰林,时赵闲闲为翰长。……每相见,辄谈儒佛异同,相与折难。”元好问《暠和尚颂序》:“岁甲寅(1254)秋七月,余自清凉还太原,……余在南都,侍闲闲赵公、屏山李先生燕谈,每及青州以来诸禅老,皆谓万松老人号称辨材无碍,当世无能当之者。”《金史》卷一百一十赵秉文传称其“晚年颇以禅语自污,人亦以为秉文之恨云。”赵秉文与少林寺以及万松、福裕等师徒关系密切。《钦定四库全书总目》卷八十七称“赵闲闲本喜佛学,然方之屏山,顾畏士论。又欲得扶教传古之名。晚年自择其文,凡主张佛老二家者,皆削去号。集首以中和诚诸说冠之。以拟退之原道其为二家所作文,及其葛藤诗句另作一编,号《闲闲外集》以与少林寺长老英粹,使刊之。”元好问《木庵诗集序》:“正大中,闲闲公侍祠太室。”金正大纪年为1224-1232之间。汴京开封,距离登封不远,赵秉文访元好问,到过嵩山和少林寺。其诗《寄元裕之》有“紫芝眉宇何时见,谁与嵩山共往还”之句,表明元好问在登封。《归潜志》卷九载秉文《和拟韦苏州诗》,有跋:“今岁过超化、少林,意欲卜居,病未能也。”其《送月上人赴少林》中有“瓶离汴水秋风冷,锡入嵩峰夜月寒”,表明赵秉文时在汴京开封。全诗内容是:“只臂伽黎不作难,将心到处遣人安。瓶离汴水秋风冷,锡入嵩峰夜月寒。箧里赠诗更雨晒,囊中施钵对风餐。心知拟就东林宿,已向林梢荐剎竿。”他还有诗《登嵩顶》、《少林》。赵秉文还有《留木庵英上人住少林疏》,和志隆之后少林寺住持木庵性英关系密切。赵秉文为少林寺作《达摩面壁庵赞》,见《金文最》卷二十一。大概正是这一时期,赵秉文与志隆多有交往。